肌间刺(肌间刺是什么)
日期:2023年05月26日 14:09 浏览量:8
新中国成立初期,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条鱼,而今天,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一条重约0.9千克的鱼。而我们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,有7条都与桂建芳院士密不可分,因此他被亲切地称为“鱼院士”。
作为鱼类遗传育种专家,40年前,桂建芳就立志“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吃得起鱼”。经过多年潜心研究,他和团队开拓出银鲫培育的新技术路线,给老百姓带来了美味可口的鲫鱼新品种,同时也优化了养殖体系。
而今“鱼院士”步履不停,带领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小刺儿的基因功能,希望能为老百姓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。
让老百姓吃得起鱼,说到做到
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,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渐开放,鲫鱼的价格从一斤两三毛钱一下子提升到七八块钱,甚至将近十块钱一斤。”当时,桂建芳刚毕业参加工作,一个月工资收入六十多元,只够买七八斤鱼,他心里燃起了一个念头,一定要让老百姓都吃得起鱼。“怎么能够吃上呢,那就要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养殖面积。”
1985年,29岁的桂建芳开始专注研究银鲫,在全国大江、大河、大湖五十多个样点,对四千多条鱼进行调研取样,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评价,历时十四年培育出了异育银鲫“中科3号”。
“要做遗传育种,首先要从天然的群体中去发现好的遗传种质,把它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搞清楚了,然后进行选育。”桂建芳提到,在当时,银鲫繁殖一代需要一年甚至两年,“按照国家标准,必须要连续四代进行选育,保证它的遗传稳定性和性状的可靠性,还要经过两年的生态性评价才能形成一个新品种。”
桂建芳和团队利用银鲫多样性繁殖的特点,使银鲫进行有性生殖,交配筛选出优良品种,再通过其单性雌核生殖的特性,对优良种质进行大量扩繁,相继培育出了“中科3号”和“中科5号”。“与高背鲫相比,‘中科3号’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0%以上,它的身体比较瘦长,出肉率也比高背鲫提高了6%左右。‘中科5号’则抗病能力更强。”
银鲫新品种的广泛养殖,加快了中国鲫鱼种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。1983年,中国鲫鱼总产量为4.8万吨,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78.4万吨。
希望解决“吃鲫鱼 挑刺儿难”的问题
鲫鱼炖汤味道鲜美,富有营养价值。鲫鱼身上的小刺儿最多可以达到八十多根,在水生物领域被称为“肌间刺”,这些小刺儿成为了人们对鲫鱼鱼肉望而却步的原因。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。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教授合作,经过两年的研究,已经筛选出200多条无肌间刺的银鲫,下一步将进行大量繁育。
肌间刺被敲掉了,会不会影响其他的基因性状?是不是安全?影不影响食用的味道?桂建芳表示,这些都要通过后期试验进行比较分析、得出结论。
“基因编辑,就像修改文章一样,把那个基因做剪辑或者修饰,让它不发挥作用,肌间刺就长不出来了。基因编辑技术比20年前的基因转移、基因工程更安全,这个技术本身给有机体的改变更少,而且这种改变更加定向、有效。”
向世界贡献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
作为较为安全的动物蛋白来源,鱼类等水产品的供应对全球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近20年来,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近60%来自中国。
在桂建芳看来,新时代“可持续发展”和“生态文明建设”驱动下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的重大转变,向世界贡献了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。而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,中国建设海上牧场、“蓝色粮仓”的经验,正在为更多国家提供蓝色转型的新动能,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,做出更积极的贡献。
目前,中国杂交水稻、海水稻都走出了国门,在非洲等很多地区进行推广。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也已走出国门,在非洲、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都起了很好的作用。
转自:CCTV4《鲁健访谈》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
来源: CCTV4
推荐阅读
-
衢州 期货大赛(期货大赛官网)
2023-05-26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
-
成都社保查询(成都社保查询个人账户缴费利息)
2023-05-26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
-
香港炒黄金的平台(香港炒现货黄金哪个平台好)
2023-05-26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
-
黄金的工艺有哪些(黄金的工艺)
2023-05-26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
-
途赞融资租赁(途虎融资租赁)
2023-05-26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
-
如何购纸黄金(怎么买纸黄金)
2023-05-26
为了解决“吃鲫鱼挑刺儿难”的问题,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